一个共产党员的不懈追求
- 发布日期:2010-07-13 16:22
- 浏览次数:
近日,阿左旗奇石观赏协会党支部书记石东业带领支部成员看望和慰问协会会员段巴特时,段巴特握着石东业的手感激地说:“感谢党支部和大家的帮助,让我有了第二次生命!”
今年1月14日,段巴特因精神恍惚不慎从5楼坠落,生命垂危,急需救助。成立仅7个月的奇石观赏协会党支部在书记石东业的主持下立即召开支部会议,向全体会员发出为段巴特捐款的倡议。在党支部9名成员的影响带动下,奇石观赏协会会员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第一时间筹集善款9万多元,帮助段巴特度过难关。
阿拉善左旗观赏石协会党支部成立于去年6月,是全盟社会组织中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支部委员聂忠胜告诉记者:“过去我们这些流动党员,没有固定阵地,无法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后来在石东业和其他党员的不懈努力下,协会成立党支部,石书记把自家房子腾出作为我们的活动场所,使我们有了家的感觉。”协会党支部成立一年来,多次慰问和帮扶困难家庭,积极参加家园绿化活动,使聂忠胜这些过去流动的党员有了“家”。
石东业是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观赏石协会副秘书长,《中华奇石杂志》阿拉善通讯站站长。1984年10月,他在部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年后,石东业复原回原籍,被组织安排担任阿左旗吉兰泰镇人武部部长。
1996年,党和政府倡导鼓励干部职工实行自主创业,推动经济发展,石东业响应号召第一个报名。在许多人看来,石东业太傻,放着铁饭碗不端,却偏要冒风险。亲人、朋友劝他:“东业,你可要想好啊,离开单位走向社会那可是个没边没底的海!”石东业豪气地说:“海阔凭鱼跃嘛!”他对国家政策坚信不移,同时也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决心走向广阔的社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入党时的诺言。
然而,现实生活比他预料的要艰难得多,他几次尝试创业都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有一次,他在一位朋友家的院子里看到一堆石头,色彩斑斓,造型各异,像是一件件天然艺术品,他被吸引住了。朋友告诉他,这是在放羊时顺手捡来的。石东业拣了几块拿回了家。回家后,他用清水将石头擦洗干净后,摆在桌子上越看越喜欢。他的头脑里突然灵光一闪:阿拉善地大物博,蕴藏丰富,何不将这些神奇的石头变成商品?
说干就干,石东业带上几块石头,试着跑到银川、兰州等地推销。每次石头一亮相,总能吸引来一群人。但是一听说他要卖石头,大家纷纷摇头离去。几趟下来,石头没卖出去,却白搭了近千元开销。但石东业相信,这些精美的石头从远古走来,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性,是不可复制的天然艺术品,迟早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它的价值。这以后,他托人从各地买来各种有关奇石的书籍,查阅有关资料,外出请教专家进行分析鉴定。慢慢地,他了解到,阿拉善奇石是由距今一亿五千万至七千万年前的火山喷发的岩浆形成,属未成熟性玛瑙,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色彩艳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石东业将阿拉善奇石整理成有关宣传资料。他不懂英文,便找到原盟澳援办的外籍工作人员,请其帮助将资料译成英文。然后背着奇石和数千份宣传资料,到各地奇石市场宣传销售。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阿拉善奇石被一些爱好者认可。在某地的奇石会上,他的一块石头以2000元的价格被一位外地老板买走。石东业捏着厚厚的一沓钱,心里百感交集。
石东业的石头事业开始走向正轨。经过两年酝酿和准备,1998年,他和战友办起了阿拉善第一家奇石馆——“大漠奇石馆”,将昔日遗落埋藏的石头转化为商品。2002年,在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阿左旗奇石观赏协会正式成立,他担任协会副秘书长。之后,石东业和同行们陆续创办了奇石一条街和奇石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阿左旗于2005年举办了首届奇石旅游文化节,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协会成员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为现在的500多人。据初步统计,目前仅阿左旗从事奇石产业的农牧民、下岗职工及其他待业人员就达两万人。许多人依靠奇石产业,过上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