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济纳旗打好“五新”组合拳 着力破解人才引育瓶颈
- 发布日期:2017-03-31 16:30
- 浏览次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宝贵财富。自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以来,额济纳旗始终坚持“人才强旗”战略,从实际出发,从人才工作的特点出发,打好“五新”组合拳,狠抓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人才引育瓶颈,为全旗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释放品牌效应,建设人才集聚新平台。对照5A级景区创建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完善景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健全景区管理制度等,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做大做强“大漠童话·额济纳”旅游品牌,推进“大胡杨”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吸引一批高端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来额济纳旗交流、投资、技术投入和技贸合作等,逐步打造文化旅游人才高地。截至目前,通过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共建旅游景区、聘请专家顾问等形式,吸引具有战略眼光和丰富经验的文化旅游领军人才来额济纳旗投资项目、创办企业7家。依托居延文化品牌优势集聚人才,紧抓居延大遗址申遗机遇,成立居延文化研究所,加快推动人才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稳步推进“大居延”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以巴彦陶来苏木推日木音陶来嘎查为全旗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发特色旅游区,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和示范点过程中,发掘、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建设人才,为构筑“大沙漠、大胡杨、大航天、大居延、大民俗”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做足“双创”文章,构筑创新创业新高地。由政府出资建成首个大学生创业园,为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提供自主创业平台,为入驻的创业大学生提供2年零租金、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有效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在开办和扩大企业过程中技术不足和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问题。近日,大学生创业园众创基地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众创空间试点,为推动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激发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和打造各类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提供了新舞台。通过举办民族服饰制作、宝玉石雕刻、苁蓉与黑枸杞种植等技能培训班,积极培育各类技能人才。结合旅游这个主导产业,开发融入文化元素的胡杨异叶标本、沙画、民族服饰饰品、宝玉石挂件、苁蓉与黑枸杞养生品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商品,带动更多的技能人才就业创业。自《意见》印发以来,举办民族服饰制作、宝玉石雕刻、苁蓉与黑枸杞种植等创业技能培训班20余次,培训1000余人,带动创业就业2000余人。
强化人才引领,激发本土人才新动能。加大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力度,成功推荐内蒙古振慧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入选阿拉善盟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积极做好“阿拉善英才”的培养选拔工作,培育“阿拉善英才”4人。实施“蓝领精英计划”,通过技能培训、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大力加强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专技人才联系服务基层活动”,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选派19名农牧、卫生、科技、林业等专业技术人才与全旗19个嘎查结成服务对子,确保服务指导工作在全旗19个嘎查的全覆盖,有效解决了基层在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难题。
坚持刚柔并济,拓宽引育人才新路径。制定《额济纳旗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多个相关配套落实方案,从加强教育卫生人才引进、加大教育卫生人才队伍培训力度、加强教育卫生人才队伍管理和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解决教育卫生人才匮乏问题。2016年,通过自主招聘方式为各中小学、幼儿园引进内师大、内蒙古民族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甘肃河西学院等高校优秀师范类毕业生10人。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出台《额济纳旗旗级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升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与华西医院达成网络联盟,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和开展网络会诊等手段,加大对现有医护人员的培养使用力度;与解放军513医院、酒泉市地区医院、宁夏附属医院等周边医院建立友好关系,提升全旗医疗水平。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鼓励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以岗位聘用、项目合作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2016年全旗柔性引入专业技术人才38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0名。
强化制度管理,打造汇聚人才新磁场。深入实施《额济纳旗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出台《额济纳旗“人才强旗”工程实施方案》《额济纳旗旗级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对人才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培养开发等做出明确规定,为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培养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提供制度遵循。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主管部门结合各自的工作特点,推行各行业管理服务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提高持证上岗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人才专项经费,用于人才项目研发和人才奖励,逐步形成吸引人才的强大磁场,集聚人才,为构筑“大旅游”、“大开放”格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