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窝里走出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记“阿拉善英才”、阿左旗华颖沙生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谢平
- 发布日期:2018-12-29 15:27
- 浏览次数:
在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巴彦霍德嘎查,沙葱种植能手谢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一名普通转产牧民,却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服输的创业奋斗精神,让阿拉善沙葱温棚反季节栽培种植走向产业化,并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
今年50岁的谢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他年轻时放过牧、采过矿,但都收入平平。一次偶然的机会,谢平去鄂尔多斯鄂托克旗沙漠研究所办事,看到研究所大棚里的沙葱长势喜人,萌生了种沙葱的想法。种沙葱不难,但是在温棚里种出四季常有、营养价值和口感堪比野生的沙葱却并不容易。最初,谢平尝试在温棚里种沙葱,却没有出苗;移植野生沙葱,苗都长了一个月,却突然全部死亡……一次次失败,让谢平经历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但他仍咬牙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五年的反复试验,谢平终于成功将野生沙葱引入温棚种植。
沙葱是阿拉善居民喜爱的美食之一,谢平家的沙葱一经上市,便十分受欢迎,常常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大家都以为谢平要“闷声发大财”时,谢平却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掌握的温棚种植沙葱新技术拿出来与园区内的转产农牧民分享,并亲自传授指导。“种植温室大棚沙葱成本低,省工、节水,用水量只是种玉米的十分之一,一次种植多年受益。一座棚6分地,一年可产沙葱8000斤,纯收入能达2万元左右,一个人可管理3至4座大棚,很符合阿拉善草原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的实际,是我们牧民退牧转产的理想产业。”谢平说,“爱国爱家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奋斗的行动。作为新时代的牧民,我们有我们的担当,既要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又要保护环境建设家园,二者并不冲突,而是可以统一并行的。”
越来越多的转产农牧民学会了沙葱种植技术,温棚里的沙葱也卖得红红火火,谢平却并没有满足。2011年,在阿左旗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谢平组织60户转产牧民共同成立了阿左旗华颖沙生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漠佳”沙生菜业品牌;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阿拉善盟沙葱产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创办了首个阿拉善地区草莓蔬菜温室大棚采摘园……如今,合作社的沙葱已远销银川、武威、呼市、包头、临河、乌海等地,转产农牧民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谈起今后的发展,谢平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我们建成了容积1000立方米的保鲜库,还购入冷藏车,建立了自产自用自销的冷链物流体系,这意味着沙葱的保质期将大大延长,外省市的配送范围也会逐步扩大。我们有信心把合作社发展得更好,给农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