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时代先锋

立下愚公志 誓要沙海变绿洲——记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图布巴图

图布巴图,男,蒙古族,1952年12月出生,1969年参加工作,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任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古日乃苏木人大主席,现已退休。201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举家奉献的生态逐梦人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地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党员图布巴图17年来,坚守在这片土地,种下了5万多棵梭梭树,在古日乃地区治沙植绿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被誉为“治沙愚公”。图布巴图1976年从甘肃师范大学外语系斯拉夫语专业毕业后,放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扎根到额济纳旗工作。1983年他主动申请回到家乡古日乃苏木工作,一干就是20年。

历史上的额济纳绿洲在黑河水的滋养下水草丰美、林木茂密。图布巴图亲身经历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目睹了沙尘暴的肆虐,古日乃湖绿洲面积的不断缩小,“我在这个地方生长、工作、生活,生态恶化令人心痛,我必须要做点事情”。作为一名党员的图布巴图感到了深深的责任和使命,下定决心要为保卫家乡的绿色生机尽一份力。2002年,本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到旗里享清福的图布巴图,却留在条件艰苦的古日乃申请承包了巴丹吉林边缘2000亩荒漠种树防沙。人们对他的选择议论纷纷,有人说他是想占公家的地,更多的则认为他是“疯了”。这里从没种活过树,就算他能种活,也是没有收益的“赔本买卖”,一个老头子,哪还经得起折腾。面对质疑,图布巴图只有一句话:“我生长在这里,就想把这里恢复成原来的一片绿色,留给后人。”50岁的他攒着一股不服老的劲儿,硬是在沙漠边缘扎下了根,走上了漫漫治沙路。

抗争风沙的执着种树人

“严重的干旱使幼苗长不起来,这里长不出来,我就换下一个地方,直到能长出来为止。”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为了能让长出的幼苗存活,图布巴图必须要到30公里外的深井打水,再一趟一趟地拉回来,为了防沙治沙,图布巴图和老伴儿省吃俭用,拿出所有积蓄购买梭梭苗,拉起10公里长的围栏,围封荒漠2000多亩。春天的古日乃水少风大,他就把梭梭苗泡在水里,等风势减弱时,抢时间栽种。夏天的古日乃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他总是裹一块头巾顶着烈日一趟趟拉水浇灌,为确保成活率他坚持一年浇3次。整整3年,他手提肩挑,担水浇苗,年龄越来越大的他,实在担不动了,便用毛驴挑水,用摩托车运水,十几年间不只是身体经受着风吹日晒和路途颠簸,摩托车都坏了8辆,其中艰苦可想而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种十几棵,积少成多,积木成林,成片的梭梭林出现了,荒漠披上了绿色的新衣。

没有植树经验的他积极向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栽种技术,将科学技术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他们种下的6万株梭梭,成活率都在95%以上。多年来,图布巴图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围封荒漠的绿化率达到80%以上,成片成活率达1000余亩。

坚守初心的大漠植绿人

由于长期野外劳作,图布巴图面庞被烤得黝黑,双手皲裂如同树皮,手上贴着泛黄的胶布。2010年,终年劳碌使图布巴图生了一场重病,手术后医生叮嘱他要好好休养,避免重体力劳动,可是他放不下古日乃湖,更放不下自己亲手栽种的这片绿洲,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对沙漠绿化的热情,在家里休养了一个月后就再一次回到了他的“战场”。2011年,妻子陶生查干突发脑溢血,一度病危,图布巴图担负起了护理重任,一边悉心照顾妻子,一边不停地植树造林,在图布巴图的精心照料下,妻子的身体逐渐康复。

2012年旱情严重,即使是老伴儿生病也没有向亲朋好友借钱的图布巴图,竟然为了打机电井向亲戚借了3万元,妻子没有埋怨丈夫,她劝导儿女,让他们明白父亲心中那份追寻绿色的梦想。对妻子,图布巴图始终怀有愧疚,“所有的人里,只有她从来没劝过我放弃。”

矢志不渝的党员带头人

在治沙造林的同时,图布巴图还尝试肉苁蓉嫁接,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为古日乃牧民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子。如今,当地249户牧民通过种梭梭嫁接肉苁蓉,户年均纯收入达6万元。图布巴图还主动肩负起现场教学任务,向身边的牧民传授挖坑、种苗、浇苗等种植梭梭的宝贵经验,讲述17年来的治沙经历,分享治沙过程中的切身感受,鼓励大家要有恒心、有韧劲,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卯足劲头做好一件事。图布巴图的治沙造林事迹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治沙造林的队伍中来,和他一起构筑这条沙漠中的绿色长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屏障就是安全屏障。一位老人,17年坚持不懈地造林,在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他与顽强的梭梭林结伴守护着家园,成为了矢志不渝建设美丽家园的党员先锋。

编辑:
信息来源: